
暑假到了,
“神獸”出籠了,
家長們也開始琢磨著帶娃去哪浪了。
無論城里的水上樂園,
還是鄉間的小河池塘,
到處都有“神獸”四蹄飛揚的身影。
小編心癢之余,忍不住出來碎碎念:
現下正是溺水事故高發時節,
大人孩子務必當心!留心!小心!
真不是我掃大家的興,
這不,剛放假沒幾天,
各地就發生了多起溺水事故,
有的孩子因此失去了生命,
實在令人痛心!




據相關數據統計,
溺水是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“第一殺手”。

防溺水這事兒真的刻不容緩,
說多少遍都不為過。
教育部暑假前就下發了相關通知,
要求各地部署相關工作,
遏制暑期未成年人溺亡事故的發生。

連政府都如此嚴陣以待,
咱們做家長的更得重視起來了。
可是,怎么重視呢?
靠反復嘮叨“別下河游泳”可不夠,
“神獸”要能聽得進去,算我輸!
靠游泳圈、充氣玩具保護孩子也不夠,
沒有啥安全“結界”比得過成人監護。

到底該怎么做?
小編這就將防溺水小指南雙手奉上。↓
一、家長一定要做實生命安全教育,
僥幸和偷懶可能會讓你后悔莫及。
可以給孩子看一些科普視頻或繪本,
講清溺水的危險及自我保護措施,
讓孩子們真正做到知險不冒險。
這些知識是你要教給孩子的:
兒童游泳需有成年人陪同,
沒有看護時不能擅自下水;
不到不熟悉、無安全設施、
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;
下水前要先熱身,防止出現抽筋;
不在水中嬉鬧,以防嗆水窒息;
不要以為自己會游泳就盲目自信,
危險來臨時可不管你會不會游泳;
遇到旁人溺水時要迅速大聲呼救,
向附近的成年人尋求幫助,
不要盲目擅自下水施救。
二、除了教育孩子,
家長也需要提高監護意識。
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弱,
家長有責任切實履行好監護義務,
比如不要在孩子游泳或戲水時只盯著手機看,
因家長沉迷手機疏于看護引發的事故還少嗎?
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
約50%的溺水發生在家里,
尤其是低齡的孩子。
只需水深5厘米的水面,
孩子的頭面部浸到水中2分鐘就可溺水。
因此,有低齡寶寶的家庭,
家長要及時倒掉水盆、水桶、水缸里的水,
并給水缸水桶加蓋。
給嬰兒洗澡的時候不要中途離開,
即便是時間很短,
也決不能把孩子單獨留在澡盆里。
還有很重要的一點,
別一味迷信影視劇,
比如影視劇里常見的那種落水者使勁撲騰、
大聲呼救的場面就誤導了很多人。
殊不知,真實的溺水是無聲、快速的,
溺水者多是站在水里安靜死去的,
并沒有掙扎和呼叫,
有時甚至大人就在身邊卻渾然不覺。

那么,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溺水?
真相在此,一定要仔細看:
01
溺水者在水中是不會呼救的。
溺水者的嘴會沒入水中再浮出水面,
中間沒時間呼吸,更別提呼救。
02
溺水者也同樣無法揮動手臂來求救。
溺水者會本能地將雙臂伸到兩側,
用力向下壓,
好讓自己的嘴巴浮出水面,
小孩則有可能會將手臂前伸。
總之,他們無法劃水朝救援者方向移動,
或把手伸向救援設備。
03
溺水者一般在水中是直立的,
更加沒有踢腿的動作,
他們只能掙扎20-30秒,
之后就會沉下去直到死亡。
04
溺水者一般眼神呆滯,
無法專注看前面或者閉上眼睛。
05
溺水者頭在水中,嘴巴在水面上,
可能頭向后仰,嘴巴張開。
小孩的頭則有可能向前傾。
頭發可能蓋在額頭或眼睛上。
06
溺水最重要的跡象就是看起來不像溺水,
只是在發呆。
這個時候要問:“你還好嗎?”
如果他們能回答,
那大概就沒有事。
如果眼神渙散沒有應答,
就需要立即施救。
07
小孩在戲水時會發出很多聲音,
當發現孩子突然安靜下來時,
就該警惕了。
那么,遇到溺水該怎么施救呢?
一旦發現孩子溺水,
一定要立刻采取行動,
同時大聲向周圍呼救。
01
如果溺水者是剛掉進水里,
頭腦清醒還有意識,
最好的辦法是向他大聲呼喊,
在岸上用桿子等伸向他,
或者向水面扔一些可以漂浮的東西,
比如游泳圈、木頭、泡沫墊。
02
如果下水施救,
千萬不要從正面靠近溺水者,
最好從背部將落水者頭部托起,
或從上面拉起其胸部,
使其面部露出水面,
然后將其拖上岸。
03
上岸后立刻將其頭朝下,
撬開其牙齒,
用手指清除口鼻內的堵塞物。
04
救人者采取半跪姿勢,
頂住溺水者的腹部,
讓其頭朝下,拍其背部,
倒出呼吸道內的積水。
05
對呼吸及心跳微弱
或心跳剛剛停止的溺水者,
迅速進行人工呼吸,
同時做胸外心臟按壓。
06
如果現場有醫療條件,
可對溺水者注射強心藥物及吸氧,
條件不足可用手或針刺其人中等穴位。
07
如果溺水者身上穿著外套,
要盡早脫下。
濕衣服會帶走其身體熱量,
造成低溫傷害。
一口氣介紹了這么多,
您可千萬別嫌我啰嗦,
一切都是為了孩子!
最后祝“神獸”們快樂玩水,安全度假!
(來源:央視網)
網友回應